2010 年足球变革:攻势足球、高位逼抢与队长任命的变化
比如,进攻足球和高压进攻带来的进球数增加,在2010年左右成为了一个分水岭。
本文要讨论的另一个变化是球队队长的任命。
2010 年之前
2010 年之前,大多数俱乐部(尤其是英格兰俱乐部)的队长都是由主教练任命的。主教练任命的逻辑其实很简单——
球员必须是核心,一个队长上不了场,对球队没有任何影响,这个核心可以是防守核心,可以是中场指挥官英超足球队名单,也可以是进攻核心。
球员在俱乐部效力一定年限(非必要条件)或者凭借实力和荣誉而来,在更衣室中拥有较高的威望;
球员和主教练的关系足够密切;
他有足够的老大哥风范和坚毅的性格;
他与球迷关系非常密切,深受球迷喜爱;
传承俱乐部的文化。
按照这三条原则,弗格森曼联就是最杰出的代表:
坎通纳1992年从法国加盟曼联,1996年7月正式出任曼联队长,任期长达4年。
基恩于1993年加盟曼联,并在1997年坎通纳离队后被任命为曼联队长英超足球队名单,任职四年。
再加上这两名球员当时基本都是球队的核心,除非受伤,基本不会缺席。
同时两人性格直爽,脾气也不好,带着一帮年轻人,和主教练弗格森关系非常密切,都是弗格森亲自考察并说服加入球队的。
除了曼联,他们的死敌利物浦也是这样的——
严格来说,利物浦在英超的前三十年并不算成功,这一点从队长名单上就可以看出来。
第一位是第二次回归的传奇伊恩拉什(93-96),他离开利物浦又回来,并且能够掌控更衣室多年。
拉什随后又经历了约翰·巴恩斯、杰米·雷德克纳普和另一位大个子罗比·福勒。
近代,利物浦迎来了第一位外籍队长海皮亚(02-03)英超足球队名单,当时海皮亚已经成为利物浦后防核心,自1999年加盟利物浦以来,海皮亚已经以队长身份踢了4年球。
他对利物浦也十分忠诚,和时任主帅霍利尔关系密切,正是因为霍利尔,海皮亚才放弃了参加欧冠的机会,加盟了当时无法参加欧洲赛事的利物浦。
海皮亚之后,又是熟悉的一幕:
当时杰拉德是霍利尔亲自提拔到一线队的,1998年就被提拔到一线队,2003赛季被任命为队长,担任队长5年,成为队长后,他从一个鲁莽、拿牌的工兵逐渐成为中场核心。
在杰拉德的自传中,他不止一次提到,自己非常尊重已故的霍利尔。
作为队长,精神力量和凝聚力比自身实力更重要。
比如本场比赛,杰拉德在进球之后,挥舞着手臂给队友加油,因为距离进球还有两个球。
此后的队长基本上都延续了这种风格,也不乏为队友挺身而出的队长。
这种事对于性格内向的人来说,是很难做到的……
2010 年之后
由于足球的现代化,球队内部也出现了类似工会的组织。
当然不是每支球队都有,利物浦就有一个类似球员代表委员会的组织。
它从2015年克洛普接手以来就一直存在,一共有6个席位,基本覆盖了利物浦各个位置上颇具影响力的球员,队长一般就是从这6个人中挑选出来的。
利物浦20-21赛季的六名代表球员分别是:
亨德森、米尔纳、范戴克、萨拉赫、阿诺德、罗伯逊
大多数情况下,这些候选人都是同队玩家自发选出的“领袖”,如果出现一些情况,这些领袖会代表大多数玩家与管理层沟通,解决普通玩家的问题。
他们算是队员们自发选举出来的班长和课程代表,这些班长会代表普通学生和老师沟通,因为他们站在队员一边,同时也顾及战队的利益,所以威望提升得比较快。
当然,这种情况在游戏中也经常重现。
【案例4】
当然也有例外,这就是我们所说的“最后一种情况”。
2005年至2013年,阿森纳就曾出现过这种情况。
那些佩戴队长袖标并成为俱乐部队长的球员通常也被贴上了“待售”的标签……
(这真的只是一句玩笑话,希望阿森纳球迷不要介意)